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上海技物所创建于1958年10月,是集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型研究机构。上海技物所以红外物理与光电技术研究为定位,以红外光电新材料、新器件、新方法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发展先进的航空航天有效载荷、红外凝视成像及信号处理、红外焦平面及遥感信息处理等技术。设有研究室13个,建有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传感器专业点)、中科院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智能红外感知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部共建现场物证光学探测技术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99年6月,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设有物理学、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光学工程、材料工程4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理化所是以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为学科背景,以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研究为职责使命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低温科学与工程、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仿生智能界面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与生物医用技术。全所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若干研究中心和研究组。中国感光学会、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制冷学会低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光催化材料及应用分会等挂靠在理化所。负责编辑出版《影像科学与光化学》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是从事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研究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30年1月在南京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水生所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是,面向国家在水环境保护、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微藻生物能源利用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着力重大理论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强化创新价值链的延伸,在水环境保护、淡水渔业和微藻生物能源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目前水生所设有水生生物多样性与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鱼类生物学及渔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水生生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和藻类生物学及应用研究中心等6个研究中心、共计65个学科组。...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南京天光所由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的科研部分和高技术镜面实验室于2001年4月组建而成。南京天光所拥有中国科学院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另设有望远镜新技术研究室、天文光谱和高分辨成像技术研究室、太阳仪器研究室、镜面技术实验室、大口径光学技术研究室、望远镜工程中心和南极天文技术中心等科研部门,并建有主动光学、系外行星探测、自适应光学、激光光谱技术、恒星光干涉、光学镀膜、低温环境模拟等20多个专业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条件、平台和装备。...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研究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强激光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空间激光与时频技术、信息光学、量子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等。上海光机所现设14个研究室,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科院-中物院”联合实验室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广州能源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广东省地热研究室。1998年4月原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入广州能源所。目前形成了以生物质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固体废弃物能、天然气水合物和节能与环保为重点方向的学科布局,是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遗传发育所最早成立于1959年。2001-2003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及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而成。遗传发育所面向我国农业和人口健康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生命科学前沿,重点开展基因组结构与调控规律、细胞发育分化分子机理、重要农艺性状分子解析、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前沿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揭示水稻、小麦等基因组表达调控规律、阐明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和建立新的品种设计理论与技术体系,为解决遗传与发育生物学领域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做贡献。研究所下设基因组生物学、分子农业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系统生物学和农业资源5个研究中心。拥有植物基因组学、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分子发育生物学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和河北省节水农业2个院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北栾城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试验站,是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的依托单位,设有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太行山山地生态试验站、海南陵水南繁育种基地。...

庐山含鄱口宾馆(中国科学院庐山疗养院)

中国科学院庐山疗养院于1978年建立,占地面积 45 余亩。为了和旅游市场接轨,根据疗养院的地理优势对外亦称为“庐山含鄱口宾馆”。宾馆现有套房、豪华标间/单间、普通标间等不同规格的客房共计100间,设有豪华湖景包厢、各式包厢、宴会厅等。还有会议室、网球场、乒乓球室、歌舞厅、商务中心、商品部、免费宽带上网等服务设施项目。...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筹建于1956年,1958年7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是中国科学院在武汉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协助院进行所在地区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在授权范围内代表中国科学院与地方开展合作,为所在地区研究所提供服务,承办院交办的有关事务。武汉分院系统包括7个独立法人单位,即分院机关、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此外,还包括非独立法人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现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4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分院各研究所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主。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岩土力学工程、地层信息系统、地基工程、波谱与原子分子、电离层、原子频标、数学物理、普通病毒学、生物防治、分析生物技术、大地测量、地球物理、环境科学、水生态环境、水生生物资源、淡水渔业、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植物遗传、水生植物等。...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图书馆

图书馆的前身是中科院图书馆上海分馆, 创建于1953年。图书馆是双方共建共有的,面向任何第三方开放的,非盈利的信息服务专业机构。图书馆既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的上海中心,同时纳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建设规划体系。图书馆现设信息服务部、文献服务部、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